2月6日,宣城市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这场被誉为“新春第一会”的动员令,是宣城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开篇布局的延续,更是吹响了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向新而行的冲锋号角。宣城市委书记何淳宽强调,要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政企同心“向高而攀、向新而生、向远而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宣城篇章。宣城市市长邓继敢主持会议,市四大班子负责人出席。
2024年,宣城民营经济GDP突破200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占该市经济总量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新增324家和130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5户。在创新“主阵地”上,宣城更以全省前列的409家创新平台和持续攀升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跻身“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84位,较上年跃升14位。
“民营经济好则宣城经济好,民营企业强则宣城发展强!”何淳宽用三个“坚定不移”勾勒出发展路径:
——向高而攀,以创新链驱动产业链。实施“强平台、育主体、重人才”三箭齐发,打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宣城(上海)科创中心构建“研发在沪、转化在宣”模式,光伏、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借力“揭榜挂帅”突破关键技术,华晟新能源等40余家光伏链企实现从“无”到“有”的跃升。
——向新而生,以新质生产力重塑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钢铁、水泥等产业涌现富凯特材高端轴承用钢、海螺特种水泥等标杆成果;创新“科技副总”机制,44名专家深入35家重点企业,助力焊接机器人、RV减速器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向远而行,以营商环境护航“专精特新”。承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构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路径,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三清零”行动成效显著,工业精品矩阵新增省级新产品229个。
邓继敢在总结中要求,各地要迅速落实“新春第一会”部署,以“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的实招硬招勇抢“开门红”。当前,宣城正以“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雄心,推动民营经济在2000亿元新起点上再突破:聚焦“智改数转”培育新动能,依托“创新雨林”激活新优势,深化“亲清有为”护航新发展。(摘自安徽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