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现将市经信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等情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全体机关干部会、全体机关党员学习会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购买《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做到机关干部职工人手一册。4月2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开展交流研讨。5月31日,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参加全省经信系统法治讲座视频培训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认真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党组书记、局长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专题会等,把法治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来安排,作为重点工作来推动。12月9日,开展主要负责同志讲法治课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重点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 积极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对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指标体系》100项指标,逐一开展自查自评,全面查找工作短板和滞后环节。针对第三方评估网络检索发现的问题、法治政府建设督查反馈的问题及自查查找的问题,进行即时整改。 全力推进共同牵头的第14项、15项工作。扎实抓好政府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工作。自2018年以来,我市摸排出各县市区、市开发区和市直相关单位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共计1.9亿元,2020年5月份底,拖欠款全部偿还,做到应偿尽偿。2022年,共排查拖欠款项13笔467.2万元(主动排查8笔330万,国家省平台交办3笔108.7万,四送一服平台交办2笔28.5万),均在规定时间内清偿到位。保护民营企业合法财产。共同设立宣城市营商环境“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受理宣城市企业在市场准入、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及其他环节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022年,平台共收集企业反映各类问题121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19个,办结率98.3%,无逾期未办结事项。目前平台尚未收到对因本级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问题反映。 (二)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情况 持续推进清单制度建设。动态调整本部门的权责清单,优化完善公共服务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2022年,我局调整后权责清单事项(不含子项)共20项,其中行政许可1项,行政确认4项,行政规划1项,其他权力3项,行政处罚11项。公共服务事项44项,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保留)2项,规范(下放)1项。 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本着“依法、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积极参加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窗口人员工作能力。稳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全面提升行政效能,不断巩固减证便民成果,申请材料实施“八个一律取消”。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要素自查,根据市数据资源局核查反馈结果进行整改,提升“皖事通办”平台办事指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合“皖事通”APP宣城分站的宣传推广活动,通过微信群、局网站进一步扩大其影响,鼓励和引导广大企业用户注册“皖事通”APP。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当好企业“娘家人”。加强运行监测调度,制定疫情封控期间企业运转保障预案,明确445家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加大保障力度。加快惠企政策落地,市县两级兑现工业奖补资金近4亿元;争取制造强省资金8483万元,居全省第4位。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政策集中宣讲活动,赴宣城经开区、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宁国市等地开展集中宣讲,累计参会企业约400家。2022年我局共争取省级专精特新奖补资金640万元,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平台奖补资金1004.9万元。争取工信部2021年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补贴1522.26万元,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信用担保担保费补贴280.35万元,争取资金总额居全省第五位。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决策制度情况 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严格执行《宣城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确保重大行政决策权限合法、实体合法、程序合法。今年,共开展合法性审查的决策数量有8个,其中规范性文件5个,项目书、协议书等3个,做到应审尽审。对合法性审查部门提出合法、不合法以及调整补充的建议情况及意见都认真执行。 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提请市政府印发的规范性文件均经合法性审查,涉及市场主体的都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今年,开展了与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不相适应的等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12月,对本部门负责起草、实施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部门规范性文件再次开展全面清理。现有本部门牵头制定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拟保留7个、拟失效3个,部门规范性文件6个,均在局网站对外发布。 积极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宣城市南宣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单位常年法律顾问,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为机关提供日常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协助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情况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按时对全局行政执法资格证进行了换证,共换领新证12张。鼓励干部职工参加业务相关的行政执法资格证考试。对持证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考核。2022年度,组织机关干部3人参加执法考试,专业考试和通用考试全部通过。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宣城市经信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确保依法全面履行法定职责。2022年,共开展全市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检查67次,民爆检查37次,非煤矿山检查20余次,工业节能监察31户,墙体材料生产检查16次。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即时进行整改。 (五)依法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情况 积极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妥善处理了原港口一、二矿,原地区新田煤矿、原宣城地区百货公司等改制企业部分职工反映棚改、个人养老保险及拆迁补偿安置等各类信访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市四重信访事项,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信访事项各一件,信访人均已承诺息诉罢访。原皖南煤矿机械厂部分职工反映改制期间资产处置及拖欠医疗费等信访事项,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变更了部分原国企负负责人退休待遇发放单位变更事项。协调处理了局属改制企业部分尚未退休的解除劳动关系人员一次性终身医保补缴、部分农民合同工养老保险补缴等信访事项,涉及群体近300人,信访人反映较好。2022年,共接待来访人员72批230余人,局系统无赴省进京访,无重大异常访,我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21年度全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六)规范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情况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了《宣城市经信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有效规范行政执法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不断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强化执法监督、防范执法风险、提升执法效能,确保依法全面履行法定职责。 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建立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对执法检查对象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库进行动态更新。2022年,通过安徽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平台,对工业节能监察、墙改管理、民用爆炸管理、非煤矿山管理等事项,共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5次,其中开展联合抽查3次。检查结果均在局官网公示。 (七)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保障情况 强化工作部署。年初召开专题会议,部署2022年市经信局法治建设工作。研究制定《市经信局2022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发布《市经信局2022年度“谁执法谁普法谁开展法律服务”责任清单》,明确机关各科室普法任务,落实责任,确保了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局机关内设综合法规科,配备专职的普法联络员,具体负责法治建设工作。落实工作经费。积极申报法治宣传教育项目预算,安排落实专项经费,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二、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法治学习有待进一步深入。部分干部存在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基本内容掌握不清晰,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够深、不够透。在普法学习上存在实用主义思想,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学得多一些,缺乏系统性学习。 二是依法履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局机关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大幅提高,但部分同志对“依法行政”的理解还有偏差,在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进行执法检查时容易流于形式。 三是普法宣传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虽然我局在普法工作中不断尝试创新,但普法形式相对单一状况没有根本上扭转,主要以集中学习、开展讲座、印发宣传单等传统的宣传方式为主,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高,对普法对象形成强有力的吸引力方面还需探索。 三、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善于用法治思维谋划事情、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为推动宣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是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履行“谁执法谁普法”的主体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时刻做好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要结合“宪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月”“节能宣传周”“经信法治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多角度多形式地开展普法活动,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三是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严格落实有关行政执法的程序规定,确保执法程序公正,合法合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配备配齐与实际执法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人员,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专业和通用法律知识培训,切实提高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