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宣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023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5-15 11:16
来源: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刘方润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在《关于推进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加快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争取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2个,国家级两化融合企业114户,省级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企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10个,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67个。成功申报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3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4个、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2022年,在省政府对各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市位居第4位。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组;先后出台《宣城市“万企上云”活动方案》《宣城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宣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宣城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系列文件;编印《工业互联网宣城案例》《宣城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汇编》等发展指南,集聚要素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二)数字产业发展迅速。一是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壮大。2022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户。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同比增长19.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9.1%。形成了广德PCB、宁国CBB电容器、宣城经开区锂电池产业等集群。二是软件大数据产业初具规模。我市软件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初步形成了以宛陵科创城为核心的产业集聚。现有宇呈科技、航天宏图、科大讯飞等30余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入驻。
(三)产业数字化日益深入。一是加快平台建设。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在我市建立工业互联网创智中心,是SAP继合肥后在省内落户的第二个数字化赋能载体。安徽捷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仅3个),成为全市首个省级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宣城“工业大脑”,平台累计入驻企业271户,连接工业设备2500余台。二是强化数字诊断。制定2023年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诊断工作方案,建立400户诊断企业清单,实施诊断工作“一县一业一样板”工程,由点向面推广。目前,已为全市1590户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免费诊断服务。三是深化数字赋能。积极推动市电信公司成立 5G+工业互联网创新实验室,建立工业软件研发运营队伍,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支撑。今年在全市范围内梳理出300余个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建立2023年数字化转型项目库,成立市县两级工作专班,对入库项目包保分解,组织专家团队分类施策指导,已启动对60余个项目的数字化改造。
(四)“数字宣城”加快步伐。先后印发《推进“智慧宣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数字宣城”十四五发展规划》《数字宣城建设总体方案》。2022年11月22日,宣城“城市大脑”和城市云正式上线运行。一是畅通政务服务。通过“你问我答”“你答我改”,为9800余名市民提供逾16.5万次服务;打造“出门不带证”应用场景,累计推出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等18类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二是推进智慧政府。建成警务指挥平台和户政业务全程网办项目;全市516家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现“互联网+视频厨房”监管模式;建成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平台,实现交易监管全覆盖;完成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实现全市483座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全覆盖。三是发展数字社会。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升级智医助理系统与医学影像云平台数据互联,归档医学影像数据44.8万条,实现104家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调阅功能;实现电子健康卡、安康码、电子社保卡的三码合一,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一码通行;建设“智慧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209项人社服务事项和15个打包“一件事”全程网办,30个事项“跨省通办”,105个事项“掌上办”。四是建设数字乡村。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3781个,实现乡镇及以上核心城区5G网络深度覆盖,已有687个行政村开通5G信号,占全部行政村的95%。全市首个“数字乡村”平台在绩溪县庙山村上线试运行,开发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乡村服务、乡村产业、平安乡村五大功能模块,建设了未来村卫生室(全省首家)、独居老人关怀、防返贫动态预警、随手拍等8个智慧场景,推动乡村“智”理。
当前,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势头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统筹规划能力。一是加快编印发展规划。指导科大讯飞编制宣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计划于今年6月完成初稿。二是支持标杆示范引领。认真落实《宣城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和示范企业,分别给予每户标杆和示范企业20万元、10万元奖补。三是建立政务信息化管理机制。按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政务信息化统筹管理和专家论证评审制度。
(二)壮大核心产业规模。一是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鼓励宣城电信5G+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人才创新载体充实软件研发力量;支持分散在全市各地的现有软件企业向园区集聚。依托宁国电子信息产业园、广德PCB产业园等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和软件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二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加速建成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宣城分站;支持宣城电信“工业大脑”和宣城移动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等区域型平台建设;推动中鼎、捷圆电子、司尔特等龙头企业加快完善和建设行业型平台,通过平台带动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规模化”转型。
(三)发挥国企引领作用。一是优化“数字宣城”建设。确保宣城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年底前投入使用;探索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新模式,依托国有平台公司为“数字宣城”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宣城实景三维研究院、宣城市数字孪生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课题研究;发挥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宣城大数据产业学院作用,为“数字宣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二是聚焦服务提升。加快市城建集团“我的宣城”慧生活平台建设,完善新闻资讯、公交出行、惠民就选、食堂消费平台开发,打造旅游、美食、房产、足政、智慧停车、便民缴费等板块,新模块预计于6月底与皖事通宣城分站对接上线。
(四)加快数字乡村发展。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5G、云、安全为核心,加快推动建设农村千兆光网、5G网络、移动物联网深度覆盖。二是推进“数字皖农”发展。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全面推广“村村享”数字乡村管理平台;帮助农业企业建设省级数字农业工厂,打造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
(五)推动数据归集共享。开展全市数据资源扩量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落实《数据容灾备份实施方案》,做好重要时间节点的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务服务平台安全监测;推进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市县全覆盖,分步将七个县市区电子政务外网纳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监测范围。
最后,感谢您的建言,并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联系人:王璐
联系电话:0563-2915027
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15日